close

清晨的堤防上,陸續有人在運動。有年輕人在跑步,有老人家在打氣功,也有人優閒的散步。蜿蜒的小溪伴隨著綠樹,底下流水潺潺、魚兒成群、水草成片,這樣的景緻就算在鄉下也難得看到,更何況是繁華的台中市市區,要不是七期重劃區高聳的辦公大樓林立,實在很難讓人相信,這條自然河溝就位在台中市南屯區。 涼風習習,讓人很想坐在堤防上,想想心事跟未來,過去,黎明溝陪伴了黎明社區的居民們排遣心事、幽會散步,當地的居民原本以為這條美麗的河溝會陪伴自己一直下去,卻沒想到,黎明溝有可能會被填平,變成硬冷的黃土地,而高高堆在兩旁的廢土,正是它的警鐘。


為什麼會有人想要填平這樣的一條美麗的自然河溝呢?這要從七十五年的都市計畫說起,那時候台灣的農業社會正逐漸轉向都會型態發展,大片的農地被劃設為住宅區,許多灌溉溝渠都被填平成土地,黎明溝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劃設為住宅用地,不過二十多年下來,一直都沒有進行開發,直到九十七年民間自辦市地重劃,土地開發公司進行施工,當地居民才知道原來這條溝渠,老早就被劃為住宅用地,依法可被填平興建房子,面對老朋友即將消失,讓當地居民感到不滿,卻又氣憤得莫可奈何,因為依法重劃區的變動只需要通知重劃區的地主,而黎明社區其實根本不是重劃區的地主,依法對於黎明溝被填平,也只能是旁觀者。

但真的能甘心於旁觀嗎?這條黎明溝除了豐富的生態,讓他們感到難以割捨之外,最讓他們擔心的是居住安全的問題,因為黎明溝還擔任著區域排水的任務,黎明社區的雨水和少量汙水都是排放到這條黎明溝,如果明溝變暗溝,未來遇到超大雨勢是否還能順利的宣洩出去?是否能保證不會淹水?
 
 

就連擔任過水利署工程單位的退休員工都不敢保證,暗渠的方式能順利排洪,土地開發公司表示會設置排水管道,未來疏水將不會有所影響,而且上游的灌溉用水也會截斷,不需要擔心淹水的問題。但是人安心了,以往曾經居住在這片水域中的生物們呢?土地開發公司說在引流前把魚群做妥適處理,真不知道是要訓練魚群改走路線?還是要幫魚兒搬新家呢?要小魚和小鳥開始學習在暗溝裡過日子。

到底是不是有可能修改計畫或是取消填土呢?事情如果有這麼簡單,環保運動也就不會這麼辛苦了,填平後的黎明溝面積大約有三公頃,重劃區的市價起碼十萬以上起跳,換算下來黎明溝的市價,五億元跑不掉。如果變更的話,因為是民間自辦的市地重劃,所以這五億的損失還有修改公共設施的經費,以及之前已經施工的費用,通通要重劃區內的地主自行吸收,龐大的土地利益和豐富的自然環境被擺上天平的兩端,又該怎樣取捨?沒有大魄力的人,誰又敢來做決定。
 
難道就不能有共存共榮的方式嗎?像是換地或是規劃成親水公園之類的,也能形成當地特色,如果真的要做的話,當然也可以,但關鍵還是在土地開發公司是否願意重新送審,因為牽涉到地目變更、邊界範疇的改變,是屬於主要計畫的變動,就必須要送內政部營建署審核,審核後要再細部送審以及公告審圖的時程,總共這一拖下來又要三年的時間,對於重劃區的地主來說,是否能承擔三年的時光? 又有多少人願意等待賺錢的機會?在利字當頭的土地重劃之下,想要看到別的可能性,機率相對的低。

看起來似乎是無解了,其實也不然,如果能夠有更多人關注這個地方或是重劃公司有心,願意召集地主們解釋留下自然景觀的好處,除了可以營造重劃區的特色之外,對於他們日後的生活品質以及地價會有更多的好處,只要在還沒填土前,一切都是有可能的,這樣或許黎明溝還能保留下來。

我試圖想像黎明溝的另一種可能性,它就像是一條蜿蜒在豪宅中的小小河流,居住在這裡的人們,可以看到白鷺鷥戲水、魚兒優遊,隔著河溝,兩側的人要往來必須高聲叫喚,中間有小橋可以通往,中秋時可以在上面舉辦放竹葉船比賽,賞著月亮和高鐵,夏天的時候一起到河邊欣賞蛙鳴聲,還可以一起舉辦生態體驗活動,當地的小朋友不需要到外地就能看到非常豐富的生態,一起找尋是哪一隻鳥所發出的聲音。

有沒有這樣一個有魄力的人、有遠見的人,願意試圖去打開這道死結呢?真的很希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e102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