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由於採訪花園新城的緣故,而引發了我對修澤蘭這位建築師的好奇,過去中國鮮少有女性的建築師,林徽音算一個,不過,利用整座山開發成社區的,她可以算是第一個。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即使她有滿腹的理想,晚年財務卻發生危機,花園新城不再有往日的光環,經營權的問題到現在仍是爭議不休,而修女士的芳蹤杳杳,沒有人知曉她的下落,只留下一份沒人知曉是真是假的授權書,授權現在的新城公司繼續管理,這樣的故事情節聽來撲朔迷離,再加上傳說她是蔣中正乾女兒的身分,更令她在我心目中蒙上一層矇矓的面紗,很想揭開她的神秘過往。而其中山樓是修女士的代表作品,今年首度配合花季對外開放,說什麼也想一窺其貌。


據說中山樓從設計到施工,只花了十三個月的時間興建,當時最多曾經有一千人同時在此工作,修女士更是將畢生心力都放在這裡,由於中山樓位於硫磺坑的上方,在設計之初,就花了不少腦筋,為避免使用鐵材會腐蝕,整棟建築物不用鐵釘,以木材相嵌而成。由於造訪時間正值春季,山中到處可見到幾叢山櫻藏身其中,花顏正盛,頓時覺得春意盎然。不過,雖說是配合花季開放,開放的時段仍然有限,並且門口有所管制,出入方式都必須經過報備,倒是由此可以稍稍感受到當時國民大會的戒備森嚴。順著小路上了小坡,綠色琉璃瓦的中山樓頓時進入眼簾,與中山樓相對映的是『天下為公』的牌樓,來到目的地後,每個人都迅速的就定位,搶好位置,留下與中山樓或是牌樓合影的倩影。


終於集合後,大家魚貫進入樓內,一進去就看到國父和藹的銅像,兩側掛著景德鎮瓷畫,這是蔣中正五十大壽時,有人請了景德鎮的工匠們燒製,送給蔣中正祝壽的禮物,共有春夏秋冬四景,由於瓷畫燒製不易,時間及溫度都要掌握得極好,現在已經沒有人有此技術,可以說是後繼無人的無價之寶。有了無價之寶,當然還有價值連城,進入小會議室,除了看到有徐九齡所繪的國父遺像之外,(果真從任何角度看,都會覺得國父在看你)還有黃君璧及汪亞成的真跡畫作,大師作品高懸牆面,真有虎虎生風之感。

上了樓後就是中山樓的主要任務,國民大會的開會場所大廳堂了,羅列整齊的大堂,擺放了一千四百張座椅,高高低低的層次設計,讓台下的人看台上是一覽無遺,而台上看台下更是清清楚楚,現在電影院的設計者真應該來参考一下。



然而提到中山樓,不能不提的就是宮燈設計,中山樓共有四百零八座宮燈(不知道是否有把戶外的也算入),四十八種款式,大大小小、形式不一,最為特別的是餐廳的大型宮燈,根據導覽員的解說,這比雙人床還要大;還有雙層燈的設計,聽聞修女士為求堅固,還要求施工人員必須要能進入更換燈管,再跳動看看是否安全無虞的狀況下,才能驗收通過,名人軼事經過口耳相傳,有時不免誇大,若不是親眼看到,實在是很難相信,不過倒是可以透過這個小故事,了解修女士的謹慎。

再上樓就可到達建築中心,忘了是叫圓壇還是圓廳,總之是以圓為中心的大廳,是當年接待十四國元首的場所,處處可以見到金碧輝煌的花紋,這是因為要防止硫磺氣体入侵傷及木造建物,所以塗上金箔之故,看來瑞氣千條貴氣十足。其間還有仿慈禧太后座椅,手工雕刻、做工細緻;值得一提的是天花板的設計,每處不盡相同,在看宮燈時,別忘了觀看頂上的天花板畫工,各有獨特的韻味;樓梯口的壽桃大理石圍柱也很有特色;還有樓梯上為防止紅地毯滾落的鐵條,兩端鑄有壽字,也很有古感。


民國五十五年興建的中山樓距今已經四十一年了,離去中山樓時不免又想起修女士,當年設計中山樓,應該是修女士最為意氣風發的一年,從規畫施工圖到細部修琢,皆不假他人。而這棟建築物所有的東西除了電梯、空調、抽水馬桶,由於當時的國人無法自行製造,得由國外進口之外,其餘都由國人自行製造,所以可以想見,這樣的一棟建築物興建完成後,帶給全台灣民眾,是多麼鼓舞的心情。只是今日屋瓦仍在,昔人芳蹤何處覓?面對這一屋子的雕樓畫棟,不知道現在修女士想的是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e102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