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坐在微風廣場國賓戲院紅色而又柔軟的沙發椅上,興奮又滿懷期待的準備看著這部尚未正式上映就已經在環保界引起廣泛討論的『不願面對的真相』,這場特映會中還有退休交棒的施振榮就坐在我們的後方,鎂光燈不停的在我們眼前刺眼地閃著,我第一次感受到原來這些名人們平日所感受到的閃光燈是這樣的刺眼不舒服,原來被拍攝者是會感受到這樣的不舒服啊!內心暗暗提醒自己(下次拍照可得要注意閃光燈,尤其是拍動物,動物的眼睛更敏感應該會感受更不舒服吧!這是題外話啦~)
片長九十八分鐘,換算過來是一個小時又三十八分鐘,就電影來說是正常的長度。這部電影………嗯……應該說是紀錄片還是應該說是演講簡報,基本上它的類型我很難定義。如果單看電影簡介是滿吸引人的『我們坐在一枚定時炸彈上面,如果全世界大多數的科學家是正確的,人類只有十年的時間避免一場大災難,足以讓地球的氣候系統一片大亂,造成嚴重的氣候遽變,包括極端的氣候變化、水災、旱災、流行性傳染病大量散播以及致命熱浪,災情之嚴重是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的,而且完全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如果這聽起來像杞人憂天,請重新考慮一次。』
好,現在回到我的觀影心得上。嗯…如果要問我這部片子好不好看,我必須要說,它不是部好看的片子。這好不好看呢?可以分成兩個層次來探討,我不探討裡面邏輯有無不合理之處,畢竟我也不是那麼了解全球暖化實際的一些變化,我就單純的從我的角度來看:

一就技術面來說:
1.整個影片用高爾的演講來串場,中間穿插高爾的心情寫照,從他從政到喪失愛子、選舉不順的種種挫敗,利用較為低沉的嗓音來柔性訴求,對照他在演講時意氣風發、音調高亢,有明顯的落差,根據高爾的說法,他之所以投身到環保跟愛子的車禍有很大的關聯,失去愛子後,他一度消沉,不知道自己將來可以做什麼?這時候他突然有了覺悟,應該要去愛護更大的東西,那就是地球。但就我的感想,這種穿插式的進出之外,除了不要讓觀眾因為演講過於沉悶睡著之外,有時還真一時反應不過來。
2.一個演講內容就可以做成電影?當然中間還有一些有趣的動畫跟圖表,但他們都只是這場演講的輔助教具而已。
3.場景少、步調緩慢、太多的資料畫面。

二就敘事內容來說:
1.整部影片除了高爾的自說自話外,好像都沒有看到其他人。
2.太多的專有名詞與理論,看完電影後能吸收多少呢?
3.看這部影片的人,如果跟我一樣對高爾的背景不了解,一定深深會被高爾的熱情所打動,以為他從小就對環保運動抱持濃厚的興趣,不過後來才知道,高爾其實是選後失利,才投身到環保運動,並四處演講全球暖化的議題,而整片看來就似乎是在替高爾塑造形象,不免讓人有種宣導片的感覺。
4.高爾己身的實踐,除了不斷地巡迴演講之外,是否有其他的實際行為?聽說在網路上有人說,高爾可能是受核能團體遊說的人,才會有資金到處去巡迴演講,甚至有可能是核能團體幕後贊助這部電影的誕生,我沒有在網路上找到相關的討論,但我想也不無可能,不然為何高爾只針對溫室氣體的議題?
5.關於這部片高爾是否也有隱瞞的真相呢?



當然不可諱言的我還是從這部影片中學習到一些東西,例如透過高爾的說明,讓我更加清楚知道,大氣層對全球暖化的影響、還有一些數據資料,是以前沒有注意過的,例如在我們這個世代,世界上的人口就從20億飆升到九十億,這的確很震撼,從這個數據我們就可以知道我們給了地球多大的壓力,尤其我們的人都在追求長壽之路邁進,人口又不斷地增加,可憐的地球啊!(這時,我不免要對那個才新婚就說要當頂客族的同事說聲「你做的好啊!不要再替地球增加壓力了!」)
如果,你問我要不要買票去看這個電影,我倒覺得不用了。看著電影簡介,頂著這樣大光環所闡述的電影,滿懷期待地去看,發現這片中很多的訊息我們都知道,並沒有新的論點產生,多少還是有些會失望的,當然,如果你是想去看高爾的風采那就另當別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e102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